近三百年前 王府池子有位大画师

爱济南客户端 候林 2020-06-30 15:49:43

  将近三百年前,王府池子即濯缨湖岸边有一处颇具艺术范儿的优雅小院,柳绿花香,鸟语啼啭,院内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枣树,常常散发出浓郁的枣香。主人将这里称为“枣香居”。

  民国续修《历城县志》特意将这个小院收录在“亭馆”的条目中(参见民国续修《历城县志》《古迹考四·亭馆三》)。由此我们便可以看到这小院及其主人的分量。

  小院的主人是朱岷,清代康雍乾年间济南的著名画家。

  据《清画家诗史》:朱岷,字仑仲,一字道江。武进人,原籍历城。工山水,兼善指画,精隶书。初客天津查氏之水西庄。万拓坡尝作《指头画歌》赠之。

  谈到朱岷的绘画艺术,就连其好友、清代山东画坛的头牌人物高凤翰都对他钦佩有加,赞不绝口。高凤翰有诗云:

  我有画友朱家老仲真怪绝,所见常与神鬼通。

  当其落笔叫得意,何有古法横胸中。

  寻常我亦肆涂抹,对之辄自羞秋虫。

  (《题五岳横秋图赠朱仑仲》,见《南阜山人诗集类稿湖海集类之二》)

  高凤翰还有:

  仑仲作画能放胆,天公飞雨作烘染。

  有时穿漏几点晴,更抹夕阳为粧点。

  人言笔墨能通灵,如君直与鬼神争。

  不然一画何与天公事,忽雨忽晴作灵异。

  (《戏题朱仑仲画》,见《南阜山人诗集类稿湖海集类之二》)

  诗写得真是漂亮!如同天马行空,腾云驾雾!

  由此亦可知,朱岷之所以在艺术上卓有成就,乃是其具有作为艺术家的最可宝贵的素质之一:放得开,其想象力、创造力大为富有,而这正是艺术大家有别于画匠的根本原因。也许,正因为他的这种艺术家的创造个性,使其在现实中却屡屡受挫。朱岷显然是一位不拘小节,不守传统规矩的“狂人”或曰异类,这就必然会在礼法森严、动辄得咎的专制的传统生活格局中碰壁。其好友张元有《赠朱仑仲二首》可见端倪:

  一见辄相识,嗟君罹百忧。

  才名留北阙,乡梦隔南州。

  空抱荆山璞,谁怜季子裘。

  十年客历下,落拓不胜愁。

  侘傺今如此,悠悠寄一身。

  米薪托翰墨,书剑落风尘。

  自识疏狂误,因嗟时命屯。

  可怜穷彻骨,尚济友人贫。

  (清钞本《绿筠轩诗四卷》卷第一)

  诗歌道尽了朱岷的人生际遇与坎坷经历,他的痛苦、隐秘与辛酸,特别是他的正直与善良,感人泪下。“可怜穷彻骨,尚济友人贫”,这样的高风亮节,实在令人感佩!

  尽管如此,朱岷在济南、在枣香居的岁月依然是幸福惬意的。据诗人颜懋侨《题朱仑仲枣香居》二首:

  旅馆不疏索,与君托比邻。

  过湖无巷隔,问水到门频。

  勋策糟丘大,名求桑苎新。

  何妨归计缓,同作济南人。

  博得细君媚,拔钗沽酒行。

  春寒花晚出,院小草初生。

  乱水都归寺,晴岚尽压城。

  多君清兴好,斗起故园情。

  (《续修历城县志古迹考四》)

  颜懋侨(1701——1752)字幼客,号痴仲。山东曲阜人。复圣颜渊六十九世孙。颜光敏孙,颜肇维仲子。乾隆二年恩贡,八年选授观城教谕。以诗名当世。

  颜懋侨自22岁从济南著名诗人王苹学诗,居于济南,看来亦在王府池子附近,故称与画家朱仑仲“比邻”;诗中“湖”,指濯缨湖。

  王府池子,又名濯缨泉

  从诗中“过湖无巷隔,问水到门频”来看,枣香居是一个紧贴王府池子即濯缨湖水的枕湖小院,“乱水都归寺”,乾隆间王府池子上有寺庙在。颜懋侨在诗中赞美主人不以追逐功名利禄为念的情怀与境界,朱仑仲在枣香居里,养花种草,颇具雅兴,近观湖上碧波,绿柳红荷,远赏青葱群山,清兴怡然,更为重要的,是家有美貌贤惠的妻子,更添一份“红袖添香夜读书”的雅兴,况且,这娇妻不惟貌美,更理解他的苦衷,支持他的创作,甚至对他好酒的习气也能理解宽容(“拔钗沽酒行”),这样的日子,古人谓之“自在贫”,即虽则清苦,也是幸福自在的呀。

  无独有偶,另一位颜家兄弟颜懋伦也是朱岷好友,亦为枣香居之拉呱常客,亦写有枣香居之风雅诗歌。颜懋伦(1704—?)字乐清,号清谷。清代山东曲阜人。少孤苦,性孝友。雍正七年(1729)拔贡,官鹿邑知县。著有《癸乙编》《端虚吟》《夷门游草》《颜清谷四编诗》等。颜懋伦诗题为《过朱仑仲书屋》:

  濯缨湖畔小桥通,

  柳市直南又近东。

  善病人家春漠漠,

  学书庭院草濛濛。

  过墙红软桃花径,

  背水虚寒枣树风。

  会得田郎(注:谓山薑先生嗣孙)潇洒甚,

  生来清俊与君同。

  (清稿本《海岱人文三十三种四十五卷》《癸乙编》)

  颜氏两兄弟的诗,使得我们大大丰富了对画家朱岷及其枣香居的了解与知识。

  “濯缨湖畔小桥通,柳市直南又近东”,濯缨湖畔的枣香居书屋有小桥可以通达,幽雅之至;而其西北则有名曰“柳市”的集市,这名字我们第一次听到,也似乎比现今所有集市的名字都有诗意和济南味道。

  “善病人家”“学书庭院”,我们似乎感受到一点儿不幸,即主人公身体不咋的,不过没有关系,这小院里有无边的漠漠春意;在这烟雨泉池、春草烂漫的王府池边读书(学书,读书也)作画,实在是一种人生享受;过墙的隔壁,则是桃花半含,红艳醉人,而临水的书屋时有风树枣香,正书屋之雅称也。“会得田郎潇洒甚,生来清俊与君同”,田郎,济南府德州著名诗人兼高官田雯之孙田同之是也,田同之(1667——?)字彦威,别字西圃,号在田,又号小山薑。康熙五十九年举人,官国子监学正。著有《西圃集》《二学亭文涘》《砚思集》等。沈德潜称其诗“称指也微,感心也巽,取格也高,流韵也远,挹之有神,索之无迹,得唐贤三昧风味。”田同之为朱岷好友,实为惺惺相惜,盖二子同为潇洒清俊、不同流俗而经历坎坷、命途多舛之贤士也。